人民日報:讓職教的“鞋”更合產業的“腳” - 中教未來
2017-08-10 14:18:14|人民日報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怎樣完善?產學融合、校企合作的瓶頸如何打通?帶著問題、深入基層,圍繞“職業教育改革助推制造業發展”這一主題,民進中央調研組于3月28日至31日赴福建展開年度大調研。
直撲一線,獲得第一手資料
汽車仿真軟件、車輛檢修、基礎技能……3月28日,跟隨民進中央調研組走進福建工業學校,只見學生們在最新款的寶馬汽車上熟練地操作著。“這是我們學校與寶馬集團共同設立的BEST培訓基地。”基地負責人介紹,這個基地于2011年由福建工業學校和寶馬中國培訓學院、寶馬經銷商合作設立,“三方共同招生組班,采取德國的雙元培養模式,學校提供專業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標準,挑選優秀學生,以寶馬經銷商的員工水平為參照,結合寶馬最新技術,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就是培養與世界接軌的金藍領。”
3月29日,調研組來到福建東南汽車公司,90后工人王全亮立刻引起關注。“在這里工作怎么樣?”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細細詢問。“我在老家云南上了技術學校,畢業后定點來到東南汽車工作,現在工作很開心,對工資也很滿意。”王全亮回答。
自1999年以來,東南汽車采用4個共建、1個創新的產學合作模式,與各地合作院校共建專班、共建課程、共建新師資、共建實訓基地,共同培育職業技能型人才。迄今已與全國21所學校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東南汽車在崗的現有技能型人才中,有60%來源于合作院校。
“為更好地推進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東南汽車與各合作學校共同制定教學方案,先后設計了生產工藝、質量管理、生產管理、汽車技術研發,新能源汽車等30多門汽車專業課程。”東南汽車有關負責人介紹。
走進基層、直撲一線,為期4天的大調研中,調研組先后實地考察了4所示范性職業院校和4家代表性企業。“學生到企業后能否直接上手?”“現在學習所用的設備是否是最新的?”“到企業實習有補貼嗎?”“雙師型教師收入是否比普通教師收入高一些?”……帶著問題、直指關鍵,每到一處,調研組成員都認真了解情況,掌握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問題導向,問診發展難題
“我們以助推中國先進制造業為切入點,希望通過此次大調研,對促進職業教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真正與產業改革融為一體,更加契合制造業發展的需要提出相關建議。”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點出了此次大調研的目的與重點。
不走過場、直面問題,民進中央調研組在突出實效上下足功夫。
求真務實的作風,首先體現在調研點的選擇上。福建是我國制造業重鎮、改革前沿、“一帶一路”的核心區,也是職業教育大省,“我們希望能在這次調研中多看到、多發現一些改革實踐的寶貴經驗。”朱永新說。
近年來,福建把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作為助推制造業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堅持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規劃、與產業轉型升級同步調整、與行業需求同步發展、與企業實踐同步推進、與就業能力同步提升,推動全省加快發展職業教育。
據介紹,2015年福建財政性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93.03億元,2010—2015年,省級以上財政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年平均增幅55%。目前,教育部在福建批準新建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高校7所,全省現有獨立設置高職院校50所,中職院校207所,技工學校62所。現有專業技術人才246萬,其中工程專業技術人才54.5萬人,技能勞動者576萬人,職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善,服務更加有為,人才支撐更加有力。
調研組把發現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福建同樣面臨技工荒,技能型人才匱乏成為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軟肋。”朱永新表示,“我們希望在調研中進一步聚焦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
“目前,職業教育與企業需求脫節的現象仍然比較嚴重。”圍繞產業發展與職業教育“兩張皮”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提出,通過龍頭企業組建行業協會、推行職業教育集團運作。
“目前我們的職業教育改革集中于高新技術產業,而勞動密集型企業同樣需要人才。”民進中央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貢森認為,職業教育既要服務國家全局也要關注傳統產業。
通過精準對接促進產教融合、探索產業轉型的價值點與人才提升的價值點結合途徑、教育費附加支出應向職教傾斜……調研中,一個個問題得以明晰,一條條建議不斷涌現。
建言獻策,助力綜合改革
“福建省在構建強有力的職教統籌協調機制、打造‘親制造業產業’的專業群、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兼職教師政府買單、發揮行業組織和工會作用、積極扶持民辦職業教育、注重用職業技能競賽培育高技能人才、閩臺合作等方面探索出了諸多經驗。”3月31日,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蔡達峰在交換意見座談會上評價。
在肯定了福建省的有益探索后,調研組還為福建省職業教育的發展,量身提出了一攬子建議,包括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穩住職業教育規模;優化結構層次;加大投入、統籌資源;構建更加靈活高效的用人機制;推動企業文化與職教文化的融合等。
調研組認為,探索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有效實現形式,應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建議職業院校實行更加靈活的人事制度、財務制度、資產管理制度,為校企合作“松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辦學、行業組織辦學、產業園區辦學,支持企業與高校合作舉辦新型職校;發揮行業組織、工會的作用;推行全覆蓋的企業質量提升工程;發揮國有企業示范引領作用。
調研組指出,要源源不斷地培養高端技術人才,必須真正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切實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營造全社會重視技能和技能型人才的氛圍,探索設立大國工匠獎來獎勵生產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的高級技能人才。
“從企業到地方,對職業教育改革助推制造業發展都有著真正的需求。”嚴雋琪指出,民進中央將進一步聚焦產業和職教“兩張皮”、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關系等問題,認真研究、提出建議,為助推綜合改革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