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記北京翻譯研修學院《開學第一課》 - 中教未來
2015-09-22 10:27:37|北譯
70年前的9月3日,沒有人會遺忘。而70年后的9月3日,舉國歡慶,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同時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更是一個中國人銘記于心的日子。
作為偉大祖國母親的新生力量,我們更應當去了解,去銘記那些不可磨滅的歷史。為此,我院團委學生會組織本院學生于各班班會時間觀看愛國宣傳片《開學第一課》之英雄不朽。本次活動于2015年9月19-21日在教學樓207教室順利開展。
這一課是契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以英雄不朽為主題,圍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不朽的英雄故事。這一課分為四小節課時,分別介紹了愛國、勇敢、團結、自強四個主題。
斗志昂揚的國歌奏響了第一個主題:愛國。“如果能夠聽到太北叫爸爸的親懇聲音,牽著她走走,抱著她玩玩,真是太快樂了。”這是抗戰期間八路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左權給家人寫的最后一封家書。已經 75歲的左太北奶奶便是當年書信里的小寶寶,她堅持扶著助行器走上舞臺,堅持站著講述爸爸的故事。她從小在保育院和學校里過著集體生活,爸爸對她而言不過只是別人口中的英雄。直到她40歲,才從媽媽手中收到當年爸爸寫的11封家書。“原來他不是一個只知道上陣打仗的人,其實非常想念我們”,看著爸爸的雕像,太北奶奶泣不成聲。愛國將領舍小家為大家,不禁令人心生敬佩。
勇敢,一種臨危不懼的精神?,F已86歲高齡的史林山說,兒童團團長閆福華就是王二小的原型。他一直叫閆福華二哥。那天他和二哥正在放牛,突然發現敵人來了。閆福華當即決定讓史林山回去送信,自己去引開敵人。等他送信回來,卻發現敵人用刺刀抵在二小身后,二小領著日軍轉了幾個山頭后將之帶到一個包圍圈里的懸崖邊,突然抱住一個日軍欲與其同歸于盡時,被另一日軍用刺刀刺進胸膛挑下山崖。一個13歲的孩子能在危急時刻只身一人冷靜面對,把生的機會留給伙伴和父老鄉親著實不容易。
在30多萬中國人遇難的南京大屠殺事件里南京城霎時淪為孤城,然而一群勇敢的外國人擋在日軍槍口前,保護了無數難民,其中的領袖就是約翰•拉貝。受益者夏淑琴說,自己一家九口七害,當年她被送到拉貝安全區時,拉貝像家人一樣親昵地擁抱她。后來,人們為拉貝建立雕像,上面刻著“南京好人”。
戰爭中不可或缺的還有團結。1941年,100多架美國畫著鯊魚的飛機出現在中國戰場上與日本侵略者作戰,人們稱其為飛虎隊。新四軍鹽阜獨立團三營醫護兵衛生員孫九宏坐著輪椅講述了緊急營救美國飛行員的故事。在那場戰爭,用一百四五十名戰友營救了全部五名美軍飛行員。飛虎隊和新四軍靠團結才得已相互信任,互相幫助。
自強是這節課的最后一個主題。93歲的王伯惠,是西南聯大畢業生。他在戰火中讀過書,也在學業中打過仗。王伯惠告誡每個年輕人,只有都懂得自強,國家才能強盛,才有和平生活,而上陣打仗則是要把學到的知識用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
現場,亦宣讀了《少年自強宣言》:“我們是英雄的子孫,未來是屬于我們的時代。學習英雄先輩的精神,接過英雄前輩的旗幟。從現在起,堅定立志,把祖國的強盛當做自己的夢想。我們宣誓:誠實善良、勇敢自信、自立自強、做偉大祖國的接班人”。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他們就是國家民族的脊梁。愛國、勇敢、團結、自強是英雄先鋒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F在我們享受這和平安樂的生活,而這些精神依舊會照耀我們今日的成長。
我們敬仰英雄,也要牢記使命,開學了,帶著希望和勇氣繼續前行!
文/北京翻譯研修學院
薈英筑